紫砂江湖——读《读壶记》有感

作者:温亚男发布时间:2015-05-26 13:50:36
  在世人眼里,紫砂制壶手艺神秘久远而优雅,讲究的就是一个心手相传,就像武侠里拜师学艺一样,师父觉得你骨骼精奇,是个练武奇才,日后可以光耀门楣,今日你以为师为荣,明日为师以你为荣,方才肯收入门下,传授衣钵。紫砂壶的江湖亦是如此。
  年年芳草绿,天天菜根香,蓦然回首,当年的紫砂学徒,如今已经修竹成林、亭亭如盖。在被五色土撑起的每一个明媚的天空里,流淌着他们投身紫砂的坚守、风格以及为人惊叹的作品。
  “不夺茶香,亦无熟汤气”,紫砂壶就是一个这么出尘绝艳的存在,以至于很多爱茶的人一遇紫砂,心中便再无其他。紫砂壶可泡茶,可把玩,可观赏,可品读。一把把或古典或时尚的紫砂壶,就是一个个斑斓丰沛的艺术世界。正所谓“人间珠宝何足取,宜兴紫砂最要得”。
  《读壶记》传写人物、清厘谱系,更是深入堂奥,以高妙无比的艺术鉴赏的方式,非常充分和具体而微地揭示了紫砂艺术的奥秘与精髓。在徐风的美学观念或艺术原则中,壶品即人品,紫砂艺术和紫砂艺术家的人品与修为本质上同一。
  正是本着这样的观念与原则,他一方面非常侧重于传写每一位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与精神气质;另一方面,更是在对艺术家代表性作品的赏鉴与品评中,去体味与阐发每一件作品中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与精神文化性格。这样一来,积淀着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信息的每一件壶品,都仿佛一个个具体的生命,不仅在开口向我们说话,同时也成了徐风和我们与艺术家们深刻对话的精神通道。比如在对季益顺《楚汉风韵壶》的赏鉴中,徐风写道:“《楚汉风韵壶》,浓缩了大汉文明的精髓,融合了汉楚文化中玉器造型,以及马王堆出土的漆器图案特点。壶身运用刻绘、泥彩、镶嵌等手法,壶盖为两条螭龙,盘成阴阳太极状,一起一伏,雄风威起;壶纽为凹凸汉镜,尽显天地日月;壶身沉稳简约;飞把,冲流,前后呼应;仿佛楚歌汉乐,君臣起舞。世事的轮回,当在一把壶里,那壶,分明承载了太多的宦海沉浮、人世沧桑”(《读壶记•壶境》);又比如他说陆虹炜的《婉玉壶》,“活脱脱一块璞玉雕成,是女儿家的一瓣心香。壶体砂粒如珠玉饱满,质地粗犷而归于浑朴。不枉东风吹客泪,豆蔻相思终有期。壶上梅蕊,冷艳冰雪。月未圆,天如水;研朱墨,情难开”(《读壶记•壶虹》)••••••
  这样一种精美无比的赏鉴文字,在《读壶记》中随处可见,更难得的是,在对50多位紫砂艺人的200多件作品的点评中,徐风做到了文字与涵义上的不累赘、重复,充分体现出徐风的“读壶”是如何的精到、专业与妥帖。
  做书与做壶虽然看似千差万别,但实则其道相同。在胡兰成的《山河岁月》描写的极好极美的中国文化里,有这么一段很动人,“生产亦不应只是生产力,却是还要有德。如铸刀,必要斋戒沐浴正衣冠,至心诚意的打,才能打出宝刀,这即是在有限的值之外赋予了无限的值。”又如“站在窗口看女工织布,那女工襟边佩一朵花,坐在机杼前,只见织的布如流水,好像她的人是被织出来的,真真的如花美眷,如水流年。”只有把生产过程当作美,保持自身的清洁爽朗与喜乐,那么自己的作品才能成为美,令人爱不释手,而不仅仅是一件商品。